close

  長江商報消息 ■然玉(四川 媒體人)
  近日有媒體報道,韓國擬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該消息一齣,有中國網友呼籲有關部門把與暖炕技術類似的火炕技術申請非遺。17日下午,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,中國暫不會將火炕技術申請非遺,“我們還有很多代表人類文明的項目,一些急需保護的項目還尚未申上去。 我們不會按照韓國的節奏來走。” (3月18日《新京報》)
  不知何時起,韓國越發被國人視作一個“文化掠奪者”。端午祭、韓醫,直至活字印刷術,一次次虛虛實實的“爭名”風波之後,中韓民間的對峙情緒,被推至空前程度。當然,看似熱鬧的輿論交鋒,未必不曾摻雜誤解與偏見的成分。是是非非,著實難有定論,或許當真是別人欺人太甚,又或許是我們太過認真……唯一確知的是,試圖將某個刻板的負面標簽,套用到對特定國家的評價話語中,總歸應是慎之又慎的。
  一樣的劇情,不一樣的主角。這一次,“暖炕”成了受人關註的那一個。據說,韓國欲將暖炕申遺。於此消息,一干網友的反應,照例是憤怒、受傷。為了“不便宜外人”,他們呼籲職能部門奮起直追、半路截胡——照此思維,“申遺”儼然成了一場賭氣。拼的就是人有我有、不落人後?所幸,文化部的官員們,顯然要理性剋制得多。
 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,始終應以“保護”與“傳承”為核心考量。從此角度看,擁有廣泛使用人口的實用器“火炕”,似乎還沒慘淡瀕危到那一步。“中國火炕暫不申遺”,無關所謂文化自信,而不過是權衡輕重緩急之後的選擇。對於傳統文化的價值排序,與生存境況評估,公眾應有自己的清晰判斷,而不應受制於人、自亂陣腳,事事爭著先人一步。且尤需說明的是,文化歸屬始終具備多元和包容的個性,並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斥性。
  亟待釐清的事實是,即便韓國暖炕進入非遺名錄,也絕並不意味著,韓國人自此擁有了對此類取暖技術的專享權。“非遺名錄”所要實現的,絕非是對某項文化遺產的權屬劃分,而是搜羅、展示不同民族的差異化文明,並吸引更多人來共同保護瀕危文化物件。自始至終,教科文組織所設計的文化遺產評選機制,都旨在建構一種屬於人類生活共同體的文化認同感。若因為此舉而刺激了一連串的對立,則註定是有違初衷了。
  說到底,“申遺”終究只是一個文化動作,不涉及法律層面的權責界定與專利歸屬,大可不必太過敏感。公眾所應關註的,當是那些陷入危境的文化遺存。總是擺出一副“受害者”的架勢,並對著那個形象模糊的“掠奪者”形象大加鞭撻,總歸顯得有些孩子氣了。“申遺”也許很重要,也許一點都不重要,這全取決於我們對“文化”的關心,是否純粹和真誠。  (原標題:對韓國暖炕申遺不必太過敏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y49kymt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